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人>热点
热点 CULTURE NEWS 更多
盛云树:本土农民作家 一生不弃“文学梦”  “一个人真正喜欢什么,始终会恋恋不忘。”盛云树说,文学创作,就是他一生都不会忘记的重要的事,即便是被迫停笔,也只是暂时的,等到生活稍微宽裕了,他一定会重新提笔。
0
2019-07-09
眉州先贤集:苏洵——布衣鸿儒最后的岁月(上)  苏洵虽然是一介小官,但他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没有泯灭。嘉祐八年三月,仁宗去世,英宗继位,韩琦为山陵使,主持修建仁宗陵园大兴土木,朝廷上下,为之侧目,却无人敢言。只有官职卑微的苏洵为“救百姓之急”,“纾百姓目前之患”,挺身而出,上书劝谏韩琦,以史为鉴,薄葬先帝,既维护了先帝的美名,解除了百姓困苦,又不招致华元不臣之议。
0
2019-07-09
眉州先贤集:苏洵——最后的返乡与南行(下)  苏洵给宋仁宗的十条建议,宋仁宗是否满意,人们不得而知。又过了半年,朝廷再一次催促苏洵赴京,是否需要应试却没有说。苏洵犯了难,如若一味地拒诏,会不会耽误两个儿子的大好前程呢?会不会影响推荐过自己的一众伯乐呢?经过反复思考,加上梅尧臣、雷简夫等人的劝说,苏洵决定居丧届满之时赴京。
0
2019-07-09
谢建华:一位心怀百姓的草根作家  “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不一定要照本宣科。”在经历过下乡当知青、企业做工人、下岗自创业等跌宕生活后,谢建华自然受到感染,进而也影响了他的写作之路。
0
2019-07-09
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红岩》《草房子》《春秋》……走进骆志勤家,一股古朴的书香之气迎面而来。在骆家书房,内容丰富的书籍琳琅满目、堆满书柜,目光所及的地方随处可见书的身影。
0
2019-07-09
王力均:追梦诗歌近古稀  有一种爱是深入骨髓的,无论怎样,人们都难以舍弃对它的追求。丹棱人王力均对诗的热爱就是如此。追梦四十载,纵使他的一生几经挫折,他也从未放弃诗意的生活之路。
0
2019-07-09
眉州先贤集:苏洵——最后的返乡与南行(上)  程夫人的离世对苏洵打击很大,在居丧期间,苏洵回顾了自己的前半生,更明白和亲人在一起的重要性,也看淡了功名利禄。然而,就在这期间,朝廷的诏书不期而至,要苏洵参加舍人院的考试。这对于早已放弃科举考试这条路的苏洵来说,多少有些讽刺的意味。
0
2019-07-09
对话诗人华子——愿眉州大地书香浓浓  诗歌毕竟是最前卫的语言艺术,写诗无疑是走语言的钢丝,不仅要有真情实感,更要有真知灼见和个性创新。目前,太多的文学作品陷入了哗众取宠的境地,甚至靠卖噱头吸引大家的眼球,导致不少文学作品呈现出低俗浅薄的现象。我认为,真正的作家诗人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孤独的,就像是披荆斩棘的探险者,引导着人类精神的走向,提升着大众的审美能力和人生修养。
0
2019-07-09
宋学镰:用笔杆子引领社会 凝聚人心  尽管已到古稀之年,但宋学镰总是不忘致力于关心下一代工作,也时刻牵挂着彭山青少年的文化学习和健康成长,他用自己一生不平凡的故事来感染教育下一代。在每年彭山区关工委组织的夏令营、冬令营开营仪式上,宋学镰都会带着他慈爱的笑容告诉孩子们一定要坚持读好书,因为只有好书才会使人不断进步。
0
2019-07-09
眉州先贤集:苏洵——厚积薄发待时飞(下)  在古代,许多有才华学识的士子们,为了谋求一个出处,游走于官宦之门,幸运的人都得到达官贵人的垂青,通过他们的举荐走向仕途。但达官贵人并不是说见就能见的,运气不好的话,还会遭到羞辱,所以,苏洵一直没有急于求见达官贵人,而是静静地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等待一个真正的伯乐。
0
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