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东坡文化>景苏

眉山的苏轼·世界的东坡 | 东坡文化 风靡日本800年

来源: 责任编辑:蒋萍 2019年12月02 17:09:42

640.webp.jpg


苏东坡在日本享有盛名。事实上,在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他在日本并非广为人知。宋廷与日本官方往来极少,好在民间商旅、学者以及僧人的热情很高,特别是日本几位僧侣学者,克服官方障碍来到中国,习佛学,尤其是学习禅宗文化,为接下来的文化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开端。至日本镰仓时代(1193-1333年)后期,也就是我们的元朝时,宋代文化开始全面进入日本,促成了日本极为辉煌的“五山文学”。苏东坡作为贯通儒释道的文化巨人,自那时起,便成为日本最受尊敬的文人之一。近日,记者对苏轼在日本产生的影响做了一番梳理。



寒食帖。.jpg

寒食帖。

研读东坡 从“五山文学”开始


“五山”本是南宋的官寺制度,即朝廷任命住持的五所最高的禅寺。日本镰仓、幕府时代模仿南宋的五山制度设立“五山十刹”。禅寺僧人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热衷于通过禅宗学习中国文化,常爱以文会友,于是日本僧侣竞相效仿,“五山文化”进而风靡社会,成为当时日本的文化主流。


在日本,最早研读东坡诗词的,便是五山僧侣的中坚。他们抄录了大量东坡诗词,并集结成卷。日本建仁寺(京都五寺之一)现藏有《东坡集》50卷,据说原卷多达110卷,收录了海量的东坡诗词。


研读之后,自然要写诗。五山僧侣酷爱以“东坡”题材写诗作文。《读东坡海棠诗》《题东坡雪堂图》《东坡泛赤壁图》等等。模仿东坡的步调作诗,在东坡诗意画旁题词,对于五山僧侣而言,都是非常“雅致”的情趣。在五山文学的集大成者——《翰林五凤集》中,有关东坡的诗词多达一百余首。据统计,“东坡赤壁”“东坡海棠”,是五山僧侣最喜欢,也最常用的诗词意境。


建仁寺,日本“京都五寺”之一。.jpg

建仁寺,日本“京都五寺”之一。


风靡日本的“赤壁游会”


由于“五山文学”巨大的影响力,其后的日本文坛,东坡先生的身影便无处不在了。题东坡诗、作东坡画,逐渐的,“纸上功夫”已不能满足广大文人雅士们的需要。他们开始模仿苏东坡“泛舟赤壁”。


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年),社会上开始出现“赤壁游会”。即每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时,把某地当做“赤壁”,一群人泛舟其上,诗歌美酒,体验东坡赤壁之境界。他们在自己的诗文里常说:“我们虽然没有在赤壁夜半泛舟赏月的机会,但是良友聚会,一起喝酒,欣赏美丽风景,在日本也完全可以欣赏东坡赤壁游之境界。”


到了近代,日本著名的汉学家长尾雨山,便是“东坡迷”的代表。他举办的“赤壁会”也最为盛大。在每一个会场里,长尾雨山都会摆出大量他收藏的东坡诗画,并致敬道——“怀念永垂不朽的伟大高尚人物东坡先生。”

烈火中幸存的《寒食帖》


《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是东坡先生造诣最高的书法作品。在《寒食帖》书卷下方,可以明显看到烧焦的痕迹。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地震。日本著名银行家菊池惺堂的家,在这场地震中着了火。《寒食帖》便藏于他的家中。他冲入烈火,将《寒食帖》抱出,这件东坡先生最为著名的书法作品方不至于化为灰烬。


后来《寒食帖》由当时的国民党外交部长王世杰购得,终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据说《寒食帖》真迹极少被展出,仅有十件复制品,依旧件件珍贵。


今年10月24日,在第三届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上,日本福冈教育大学客座教授田上惠一作了题为《苏东坡<表忠观碑>刻石考》的主旨演讲。《表忠观碑》是东坡43岁时撰书,也是他的书法代表作之一。田上惠一先生对《表忠观碑》的创作背景,创作经过,以及流传于世的碑刻版本作了极为细致的梳理,展示出的专业水平让人钦佩。回古望今,东坡文化在日本风靡800余年而热度不减,足见其魅力。




来源:东坡文化网记者 刘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