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眉山足迹丨“瓦屋寒堆春后雪”——苏轼登上过瓦屋山吗?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这是苏轼关于瓦屋山与峨眉山最著名的诗句,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不过苏轼是否真的去过这两座仙山,史料上并无直接证据。这首《寄黎眉州》,也是苏轼于密州任上寄给时任眉州太守黎希声的。但据著名苏学专家王晋川先生所言:苏轼生平几乎没有过凭空作诗,若非他亲眼所见,是绝不会正面描写的。如《眉州远景楼记》,苏轼时在徐州,自然没见过远景楼,于是通篇都在写眉州的民风民俗……翻阅历史文献,我们得知,在苏轼17岁左右,父亲带着他和弟弟前往雅州(即雅安),拜访雅州太守雷简夫。雷简夫对三苏相当欣赏,便将之举荐给了益州(即成都)太守张方平,最后由张方平将苏轼与苏辙举荐给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可见苏洵为了儿子们的前程,着实费了一番苦心。另据王晋川先生介绍:古时眉州人前往雅安,大多会取道洪雅,过竹箐关。竹箐关一带,离瓦屋与峨眉都已经很近了。其时正值初春,山上冰雪消融,万物竟生,如此良辰美景,苏轼是否会登上山去,好好云游一番呢?有一点是肯定的。结合苏轼的诗作,我们可以确定他到过洪雅。不论他是否登上过瓦屋与峨眉,至少他亲眼目睹了两座仙山绝美的春景,以至于20多年后依然历历在目,方能写下如此佳句。
来源:东坡文化网记者 陈甜 刘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