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眉山足迹丨唤鱼池:苏轼与王弗在此相识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首感人肺腑的《江城子》是苏轼于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所写,文中的语句朴实无华,描述了他们一幅幅日常生活的场面,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以前苏轼夫妻二人有多甜蜜,当他们阴阳相隔时就有多悲伤。苏轼与王弗的动人故事,就是从青神的中岩寺开始的。当年,苏轼在中岩游学时,老师不是别人,正是王弗的父亲王方。去过中岩的人都知道,从入口沿着山间小路行走百余米,就能看见一个陡峭的悬崖,悬崖之小有一个清澈的潭,隐约还能看见鱼儿嬉戏游走的模样,潭边的游人只要一拍掌,鱼群就会因声音汇聚在水面上,非常灵性。相传,这里是慈姥夫人的窟宅,世称“龙湫”,上面叫慈姥岩,下面叫慈姥潭。一日,苏轼晚饭后与恩师王方信步走下山来,途经一池碧水时,二人驻足抚掌,池底鱼群便争相游出水面,摇头摆尾,煞是好看,二人便觉有如此好景,此池应有个好名。之后,王方带领苏轼和书院学子,以及县内十多名文人齐聚,为这慈姥潭取个名。取名那天,文士荟萃,纷纷在慈姥潭前冥思苦想。一炷香尽,众人题写新名,投笺入壶。王方一一展开看了,只是摇头不语,均不中意。这时,苏轼胸有成竹地挥笔写上“唤鱼池”,并投入壶中。王方拿起一看,认为“唤鱼池”三字既风流文雅,也深切贴合情景,觉得十分喜欢。其他人听了,也深以为然,赞叹不已。相传,王方正暗自琢磨慈姥潭的佳名时,其爱女王弗岷江对岸的瑞草桥家中,听得父亲要众文人题名投笺,也题了一幅,叫人送到中岩。展开一看,笺上赫然写着“唤鱼池”三字,竟与苏轼想的不谋而合,似乎二人有着心有灵犀一般。王方对此感到非常高兴,连称“妙!妙!妙!”,然后让苏轼题了“唤鱼池”三大字,刻于崖壁之上,并有意促成苏轼于王弗。从此,“龙湫”胜景,添了一曲“唤鱼联姻”的千秋佳话,成就了现在“龙湫唤鱼”的名胜景观。如今,“唤鱼池”池边还立有苏轼与王弗的塑像,每当游人到此参观时,都会听上一番二人的浪漫爱情故事,并为之感动。来源:东坡文化网记者 陈甜 刘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