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走过半生,平凡也是圆满

□文/ 儒风君 图/张忠苹
周国平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懂得父母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允许孩子是普通人。懂得父母平凡
长大成人的第一步,就是体谅父母的不容易,理解父母的平凡。
苏迈童年时,苏轼四处为官,没能给他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苏迈成年后,苏轼被捕入狱,还要儿子东奔西走去营救;无论去处多么偏僻荒凉,苏迈都能抛家舍业,去到贬谪之地照顾老父。宽容父母的过失,原谅他们的平凡,是为人子女最基本的修行。
接受自己平凡
正欲一展抱负,母亲却突然病故,按制要回乡守孝三年。三年后,苏轼又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宋朝官吏考核的最高等级),成为百年间最优秀的考生,不料为官数年后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许多人终其一生不曾经历过苏轼的坎坷,也远不及苏轼有才气。拼尽全力,不过是吃着平凡的食物,做着平凡的工作,过着平凡的生活。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写:“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平凡如你我,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平凡的日子,照样可以过成诗。
允许孩子平凡
孩子期末考第一,父母就开始思考他将来上北大还是上清华。苏轼十一岁那年,父亲苏洵曾作《名二子》一文,为孩子们讲述他们名字的含义。文中写道:“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苏洵说:车辐、车盖和车轸,都是一辆马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轼,不过是马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相比其他部件,轼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如果没有轼,也无法组成一架完整的马车。而苏洵的这番话,却似乎是想对儿子说,你也可以做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等到苏东坡自己有了儿子,终于体会到当年父亲的良苦用心。所谓平凡,就是平顺、安常、知足。
珍惜平凡的生活,过好平凡的每一天。
此生平凡,亦是圆满。
来源:儒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