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远景楼>景苏

眉山的苏轼·世界的东坡 | 东坡文化 从眉山走向世界

来源: 责任编辑:熊莉 2019年11月27 14:40:02

640_看图王.web.jpg


“你来自中国?”


“对啊,我来自中国眉山,苏东坡的故乡。”


“我知道苏东坡,我很喜欢他,他的诗词、书画都非常棒。”


近日,眉山市民张英告诉记者,2017年,她和朋友一起在泰国的机场候机时,一位外国友人见她穿着带有汉字的文化衫,很热情地用英语跟她交谈,并聊起了苏东坡。张英很是自豪,没想到在异国他乡,也能遇到喜爱苏东坡的人。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出他们心里的“千年英雄”(生活在公元1000前后的世界名人),全球共有12位,苏东坡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人。在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都有一群喜欢苏东坡的人,在学习他、研究他,甚至还会举办一些活动来纪念他……


苏东坡生长于眉山,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全国,进而走进世界人的视野?



苏轼像,赵孟頫作.jpg

苏轼像,赵孟頫作。(资料图片)


全才苏轼 一步步走出国门




文豪苏东坡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在诗、词、散文、书、画、美食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苏东坡一生留下了200多万字的著述,其中包括诗2700多首,词300多首,以及一大批风格独特的散文、书画作品等,在诗歌领域,苏轼与弟子黄庭坚并称“苏黄”,被公认为宋代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词的领域,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被公认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与代表作家;在散文的领域,与自己的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宋代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在书法的领域,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在绘画领域,他是宋代“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擅长画枯木怪石、墨竹,开文人画派之先河;在学术思想领域,他是宋代三大学派关学、洛学、蜀学中蜀学的代表人物;此外,苏轼在史学领域也颇有创见。这一切,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和艺术家,被誉为“千古第一文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史载,宋神宗虽然不认同苏轼的治国主张,但却非常欣赏苏轼的才华。苏轼被流放黄州期间,一日,宋神宗在读李白的诗,大为赞赏之余,他别有深意地问左右侍臣说:“我朝之中,有谁可与李白相比?”侍臣回答:“苏轼可与李白相比拟。”李白不仅是宋神宗最欣赏的诗人,更是苏轼的心中偶像,侍臣如此回答,已经是对苏轼的莫大赞誉了。但宋神宗却摇摇头,正色道:“你说得不完全对。朕以为,李白虽有苏轼的才气,却无苏轼的学问。”言毕,脸上荡漾着骄傲的神色。




我们姑且不评价李白与苏轼孰高孰低,一个文人能够得到皇帝这样的肯定,而且是在他被贬黄州之际得到这样的肯定,这充分说明苏轼在北宋文坛的崇高地位。




苏轼的文学艺术才华,在当时的中原以外地区也有很大的影响。苏轼的好朋友张舜民奉旨出使辽国,在辽国的馆驿中,看到墙壁上刻有苏轼的诗作《老人行》。来到书店里,也看到有苏轼的诗集在售卖。张舜民非常感慨,没想到在遥远的辽国也能看到苏轼的诗句!


640_看图王.web.jpg


苏东坡盘陀像。(资料图片)



弟弟苏辙奉旨出使辽国,辽国大臣们也纷纷打听苏轼的情况。苏辙很有感触,写诗给苏轼说:“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曾经有一位旅日作家说,日本人对苏东坡非常崇拜,他们有种说法,在苏东坡遭贬时,想把他接到日本去,但皇帝不放行,日本人只好送来两名仆人伺候苏东坡。这当然只是传说,但从中也可看出日本人对苏东坡的态度。




自唐代以后,中日间来往频繁。苏东坡虽官运不顺,屡遭贬谪,但其文坛地位却不曾改变。苏东坡的名声是被书商贩卖到日本的,并迅速为日本文化阶层接受。他是继白居易、元稹之后,最受贵族、僧俗喜爱和模仿的对象。




东坡的作品究竟是何时、经何种途径传入朝鲜半岛的,至今仍无定论。据东坡《论高丽进奉状》载“熙宁(1068—1077)以来,高丽人屡入朝贡”,及宋人苏颂赞誉东坡“文章传过带方州”的自注:“前年(1077)高丽使者过余杭,求市子瞻集以归”,可知最迟在宋熙宁年间,东坡的作品便已传入朝鲜半岛。但在此之前,由其他渠道传入高丽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高丽文宗时期(1046—1083),不少宋人入仕高丽。


让-皮埃尔 朗日里耶先生在法国《世界报》刊登原件以及其他国家报纸转载原件。.jpg


让-皮埃尔·朗日里耶先生在法国《世界报》刊登原件以及其他国家报纸转载原件。




传播苏东坡 一群人不遗余力



东坡文化闪耀照人。苏东坡的生活资料较为完全,远非其他中国诗人可比。有关他漫长的一生中多姿多彩政治生涯的那些资料,存在各种史料中,也存在他自己浩繁的著作中。在他去世后百年之内,很多传记类的书都曾提到他。东坡文化早已传播到海外,“眉山苏轼”已经成为“世界东坡”。




有据可查的是,1931年,英国希里尔·克拉克曾翻译东坡的16篇名作及前后《赤壁赋》,收在他的《苏东坡文集》中,还将东坡所有的赋译成英文并加注解。英国肯纳斯·雷克若斯的英译本《中国诗百首》中,东坡的诗占了1/4。在前苏联时期,早就成立了苏东坡研究会一类组织。




引起西方学术界对苏东坡重视,离不开林语堂的作品《苏东坡传》。学贯中西的林语堂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它给西方学者提供了可贵的参考资料,因而成为在欧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介绍苏东坡的英文著作。




在海外,不仅有关于东坡文化的书籍,还可以在英国牛津数字化目录OXFORD Digital Bibliographies上找到“SuShi”书目。这离不开美国著名苏学家,西华盛顿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唐凯琳的努力。


QQ图片20191121162607.png

在英国牛津数字化目录OXFORD Digital Bibliographies上找到“SuShi”书目。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唐凯琳不遗余力研究和传播东坡文化。当时,美国遴选了30名大学生到中国交流,唐凯琳便是其中一员。许多交流的同学都选择了北大等中国一流知名学府,但凭着对苏东坡的一腔热爱,唐凯琳没有去北京大学,而是毅然赶赴了开设有苏学研究课程的四川大学,师从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曾枣庄。




唐凯琳甘当文化的桥梁,不仅发表多篇和苏轼有关的论文,出版个人专著《西方汉学界的苏轼研究》,还和同事一起,在英国牛津数字化目录中建立“苏轼”专题页面,让“Sushi”这个名字的书目成功进入英国牛津数字化目录,涵盖12个专栏和170条提要,专门介绍苏轼生平与作品,让世界知晓苏轼、了解苏轼。




2000年,法国《世界报》面向全球评选出12位1001年—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苏东坡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时任法国《世界报》副主编的让-皮埃尔·朗日里耶作为主要推荐者之一,将苏东坡的故事在《世界报》专栏连载。2000年7月,在这些文章发表后不久,让-皮埃尔接到了时任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的一个电话。“雅克·希拉克也是一名远东文化专家,当时我正在度假,他在电话里说,希望与我谈谈这位他所了解的诗人的作品与生活。”让-皮埃尔回忆说,“在我们长时间的通话中,我被他所讲的苏东坡的写诗技巧、诗句的长度、形式和韵律深深打动。我惊讶地发现,在千年之后,我们法国的国家元首对苏东坡如此了解”。




让-皮埃尔介绍,半个世纪以来,苏东坡的命运和作品激起了很多西方专家和读者的兴趣,很多专家将苏东坡视为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对于法国汉学家成安妮(Anne Cheng)来说,苏东坡体现的人道精神是极具批判主义并富有渊博学识的,苏东坡“不只是苛刻的评论家,更是对万物充满好奇的智者”。“在法国,很少有作家愿意选择小说体裁来记录大众不太了解的、生活在一千年前的、地理位置遥远并且文化大相径庭的一位人物,然而很多作家却为苏东坡开展了这些工作。”让-皮埃尔说,“其中有法国著名作家克劳德·罗伊的《千年之前的朋友》、汉学家帕特里克·卡雷的《永垂不朽》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设了苏东坡诗词课,该校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员衣若芬曾请学生们票选推介给现代读者,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两首东坡诗或者词,得票最高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蝶恋花》。




今年10月,在第三届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主旨演讲和学术论坛上,从韩国、日本而来的教授们言语之间都对苏轼充满了敬重:不止是你们,他也被我们国家很多人所推崇,我们国家也有许多人在学习他的书法、诗歌,书法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他的影响。




蓦然回首,苏东坡已与我们遥隔千年,可东坡文化,却已逐渐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苏东坡不仅是眉山的骄傲,也不仅仅是华夏大地的文豪,还在全世界影响着更多喜欢他的人。


东坡文化网记者 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