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命本真的激情宣言——试谈苏东坡“二赋一词”的现代意义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03月13 15:18:10
回归生命本真的激情宣言——试谈苏东坡“二赋一词”的现代意义
——刘川眉在第三届中国(黄冈)东坡文化节“纪念苏东坡黄州‘二赋一词’创作930周年大会暨五洲论坛”上的演讲。
今年是苏东坡诞辰975周年,也是他在黄州创作的“二赋一词”问世930周年。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苏东坡在贬谪黄州第三年秋冬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作品。也许当年东坡本人也不曾料到,他这即兴创作的二赋一词,如同三篇融入自然回归生命本真的激情宣言,虽历近千年而光芒愈增,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成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三座高峰。
贬谪黄州之前,苏东坡已有了十多年的从政经历。这十多年里,从京官到地方官,从北方到南方,苏东坡阅尽北宋官场和民间的方方面面。从小深受儒家入世思想熏陶的他,曾有
“奋厉有当世志”的雄心抱负,曾怀“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政治理想,可在宦途中,迎接他的不是日丽风和、橙黄橘绿的政治生态,而是黑云翻墨、处处巉岩的官场险恶。元丰二年突如其来的乌台诗案,更是让他饱受心灵和皮肉之苦。
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乌台诗案与谪居黄州,促成了苏轼世界观、人生观的大转变,成就了他人到中年的痛苦大转身。如同凤凰涅磐,一个稚嫩的书生和天真的才子消失了,一位卓越的文学大师、快乐的生活大师和深邃的思想大家浴火重生。
在黄州,东坡虽处于经济拮据、精神孤独、政治希望渺茫的极端困境,可在躬耕东坡自食其力之余,他常常“焚香默坐,深自省察”,有了读书抄经反思人生的时间,有了寄情山水对话自然的闲暇。
在政治命运陷入低谷的同时,艺术和思想的高峰双双升起。
1082年秋冬,东坡三访黄州赤壁,与远逝的历史大英雄进行了一次激情碰撞,与山川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深层次对话。
在赤壁如画的山水间,东坡有着独特的审美发现和价值发现,他找到了自我身心的栖居所在,把儒、释、道三家的精髓融为一体,从而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封建知识分子新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知识分子进可攻、退可守的利器。应该说,在近千年后的今天,东坡的这些观点非但没有过时,非但没有受到时代的局限,而且具有跨越时空的现代意义。
可以这样说,九百年前的苏东坡,比我们更具远见卓识。
“二赋一词”的现代意义,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准确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曾几何时,我们这些现代人,依然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主客之间的关系,人被夸张为天地宇宙的主宰,战天斗地、人定胜天之类的谬论被奉为真理。早在九百多年前,苏东坡就超越了我们。他在山水自然中寻找美,发现美,且把自己全身心地融入这大美的山水自然之中。他“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东坡没有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而是把自己看作世间万物中平等的一员,心怀敬畏地去认识自然、领悟自然、顺应自然,最终融入自然。今天,我们仍然无法达到当年东坡的认知高度,诸如我们不少人还在继续假灵长之威,以征服者自居,把大自然作为可支配的对象,看作可任拿任取的资源库,进行掠夺性开发,肆意挥霍天地留给我们的各种宝贵资源。
二是向往诗意栖居的自由生存,在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快乐。在远离权力场和名利场的赤壁,东坡悉心体悟着江水呈现的诸多惊人之美——有“大江东去”、“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动态之美,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静态之美,有清风、明月下的温柔透明之美等等。他时而“纵一苇之所如”,时而“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而“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尽情享用这清风明月下的精神自由。在这里,没有案牍劳形,没有党争利夺,没有官场面具,更没有奸佞小人的明枪暗箭,有的只是泛舟江上自由自在地漂流,有的只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空明境界,有的只是诗人对诗意栖居生存的无限向往。他思考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在世界的变与不变中获得对个体生命局限的超越。在现代社会里,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烦躁,越来越孤独,所以,失意颓废者甚至自杀者越来越多。因此,东坡能够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发现快乐,在奇妙的大自然中汲取抗高压、破孤独、化解痛苦的神秘力量,对我们现代人学会快乐生存,是不无启发的。
三是遏制欲望,学会满足,回归生命本真。在赤壁,东坡清醒地意识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你看东坡多么容易满足,非我所有,一毫莫取,只要有江上一缕不要钱的清风、天地间一片非商品的月光,他就感恩受用无限知足了。我们今天的现代人,之所以有无穷的烦恼和痛苦,就是因为有各种商业、物质的诱惑,魔鬼似地把我们与生俱来的各种欲望不断放大。不少人被金钱和物质所挟迫,物大于人、物控制人的异化愈演愈烈,人们焉能不越来越烦恼痛苦?要远离这些烦恼和痛苦,惟有遏制欲望,摆脱物对人的控制和占有,回归生命本真。因此,我们何不向清心纯朴的东坡看齐,做一个简单生活本真快乐的人。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今天,重温苏东坡930年前的二赋一词,重拾东坡融入自然、回归生命本真的精神,无疑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