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远景楼

你知道吗?原来我们用的许多成语都是苏东坡发明的~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12月27 15:31:29

所谓“众人皆说,成之于语”,便是成语的本意。我们使用的每一个成语,要么有一段历史典故,要么出自名人之口,总之都是有故事的。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而苏轼又是宋代的“文化巨星”,他的诗词文赋流传四方,他的各种故事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众人皆说苏东坡,由此生出的成语自然不会少。

当然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咱们的东坡先生竟然发明了好几十个成语,着实是一位“成语高产者”。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盘点一些苏东坡发明的成语~


【成语释义】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文同《墨竹图》

【历史典故】

文同是苏东坡的表兄,也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尤擅画竹。苏轼为之写过一篇文章,叫《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故而“成竹在胸”是苏轼形容文同对竹子的充分把握,后人也沿用了这层意思。



【成语释义】河东,古郡名。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苏轼《覆盆子帖》,帖中提到“季常先生”

【历史典故】

陈慥,字季常,是苏轼的挚友。他生平立志要做一名侠士,然而怕老婆。苏轼常与陈慥长谈至深夜,但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常拿着木杖大喊,催着陈慥睡觉。陈慥相当没面子,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他: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而怕老婆的人则被戏称为有“季常癖”。


【成语释义】两人夜间对床共语,或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

王宸《夜雨读书图》

【历史典故】

韦应物有“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的诗句。苏轼与苏辙在京城备考时,日夜相伴,共度寒窗。后来苏辙回忆道:“辙幼从子瞻(辙兄苏轼)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韦应物)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后遂用对床夜雨等形容亲友兄弟的及其欢乐之情,或指闲居。



【成语释义】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历史典故】

“令人喷饭”很常见,却少有人知其是成语。出处在苏东坡的《文与可画禹筜谷偃竹记》:“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可见苏东坡的日常生活是相当欢乐的。



【成语释义】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历史典故】

北宋嘉祐六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难遣手足之情,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苏轼写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回赠弟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是苏轼早年间最好的诗作,写尽了一个青年人的风发意气。后人把前四句概括为“雪泥鸿爪”这一成语。



【成语释义】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苏轼《次韵秦太虚诗帖》

【历史典故】

北宋嘉佑年间,苏轼到京城汴梁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试卷以为是自己朋友的,将本应取第一名的只给其第二名。苏轼考取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感叹他的才华。欧阳修在给大诗人梅尧臣的一封信《与梅圣俞书》中称赞苏诗:“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成语释义】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历史典故】

重阳赏菊,是我国的民俗之一。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这一天相聚赏花,吟诗作文。苏东坡也曾写下过相应诗篇,其中之一就是《九日次韵王巩》。

在这首诗中,苏东坡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因为,倘等到“明日”,重阳已过,不但人观之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犯愁的。后来,大家便将“明日黄花”作为一个固定词组(成语),用来表示事情已“过期”之意。


【成语释义】指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苏轼《北游帖》

【历史典故】

一日,苏轼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一婢女应声道:“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婢女答道:“满腹智慧。”苏轼也以为不够恰当。唯独朝云回答说:“先生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并且大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成语释义】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

【历史典故】

苏轼带他随从外出郊游,他观赏山崖的金鸡菊,随从在一旁高唱苏轼的歌词。苏轼问他们自己与柳永的词有什么不同。随从说:柳郎中的词只可借17岁的女孩子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您的歌词得请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成语释义】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仇英《赤壁图》

【历史典故】

“物各有主”出自苏轼《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成语释义】大意为:人的一生就好象一场梦。比喻世事无定,生命短促。这是人们对于人生短暂的感叹和珍稀,珍惜当下。

【历史典故】

“人生如梦”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


【成语释义】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历史典故】

“春梦无痕”出自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成语释义】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历史典故】

“百读不厌”出自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苏轼对读书的态度,是相当用心的。


【成语释义】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

“二八佳人”出自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成语释义】乌有:哪有,何有。乌:虚幻,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苏轼《江上帖》

【历史典故】

“化为乌有”出自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成语释义】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身材细瘦;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身材丰润。形容女子体态不同,各有各好看地方, 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仇英《汉宫春晓图》

【历史典故】

“环肥燕瘦”出自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成语释义】谓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历史典故】

“江山如画”出自苏轼名篇《念如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成语释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稀有。也用来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

苏轼《职事帖》

【历史典故】

“绝无仅有”出自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成语释义】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历史典故】

“龙肝凤髓”出自苏轼《江瑶柱传》:“方其为席上之珍,风味蔼然。虽龙肝凤髓,有不及者。”


【成语释义】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张大千《庐山观瀑》。

【历史典故】

“庐山真面目”出自苏轼名篇《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


【成语释义】比喻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非常微小的利润。

【历史典故】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出自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成语释义】韧:有韧性;拔:动摇,改变。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

【历史典故】

“坚韧不拔”出自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成语释义】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

苏轼《阳羡帖》

【历史典故】

“难能可贵”出自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成语释义】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

苏轼《近人帖》

【历史典故】

“聪明反被聪明误”出自苏轼《东坡续集·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一生磨难无数,晚年更是四方流落,他写下这样的诗,实属对命运无常的自嘲。


我们总共为大家盘点了24个,当然苏东坡发明的成语肯定不止这些。网友们有兴趣,欢迎为我们留言补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