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人

名家面对面:对话张炜——书香与眉山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8年09月11 15:50:33

    u=1183730225,1121939886&fm=27&gp=0.jpg 

    人物简介张炜,山东人,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你在高原》等,其中《你在高原》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书香与墨香

    记者:您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驰誉全国,但仍躬耕20余年,完成《你在高原》这样一部作品,您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张炜:80年代,我写了两部长篇,很多中短篇和散文,但是对于更淋漓尽致的表达,更大规模的表达,我还有这个欲望和渴望。所以我从80年代中期以后就开始计划《你在高原》,做了好多笔记,也有意地为它规划,到了1988年就正式落笔了。有了很长时间的文学实验和实践,这个基础上既积累了经验,也积累了激情。我对谁也没有讲,就默默地写,年龄越增长写作速度越慢、越慎重。最后写了20年,写完之后处理技术问题又是两年,就一共22年。

    记者:时下纯文学作品常被粗暴地认为艰深、晦涩、难以理解,有的人说《你在高原》是部一辈子都读不完的作品,您认为造成这样一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张炜:这还是由于时下商品与物质主义太盛,和80年代不同,当时整个社会是一个阅读的风气。那时爱阅读的人是有魅力的,现在赚钱多的人是有魅力的,这个标准混乱了。我说过“读者不问,问者不读”,真正的读书人是不会嫌长的,不读书的人才会东张西望去讲这些。

    记者:社会上还有一批介于读书与不读书之间的人,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您认为他们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读者?

    张炜:对于这样一部分人,整个社会风气的引导很关键。如果社会风气继续物质化,我觉得这部分人就会彻底告别阅读,如果社会风气稍稍扭转一点,这部分人还是很有希望成为好的读者。我们这个社会的希望很大程度上就是把这中间一部分人往哪里划,往哪里引导的问题。现在有个提法挺简单化,就是号召大家阅读,但要时刻提醒的是不光要读书,还要读好书,读经典。好多人阅读大量的文字垃圾,那还不如不读,读的越多越有害。再就是对于“营造书香社会”有的人有误解,认为网络上的阅读也能够营造书香社会,我对这个表示怀疑。书香是大地上长的植物,比如说草啊、树啊,用它们做的纸张,然后把墨印上去,这才是书香。无论说偏见也好,浅薄的见解也好,到目前为止我认为网络阅读建立不起书香社会,书香社会就是纸制的阅读。

    文化与眉山

    记者:您又一次来到了眉山,感觉如何?

    张炜:眉山很舒暖,很透气,很绿色,水性很强,不干燥,我非常喜欢这个城市。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水性,干燥了,脏了,无论多么繁华、庞大,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是比较低的。眉山很安宁,很适合人们居住,这在如今是难能可贵的。

    记者:眉山提出“文化立市”,您对此有何建议?

    张炜:城市硬件的增添和设立得费一番工夫,也有个过程,但毕竟是简单的。难以完成的任务是一些软件,比如人们的头脑和文化素质,但愿眉山搞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能把市民的文化素质一起往前推进。

    记者:一个城市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张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但眉山有这个意识,非常好。对于三苏,特别是苏东坡,他的具体化、通俗化,让市民能够走近他,这是一个过程,很重要,应该和你们的城市建设同步推进,最好是人手一套东坡全集。我个人还是觉得一定不能够完全去抓一些硬件,比如现在很多宾馆,它的硬件是五星级,但软件,像服务这些只有两星级。素质的提高是缓慢的,它是一点一点往上走的。

    (刘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