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先贤集--三代时期:彭祖(一)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彭祖
今日彭山
大千世界,有着许多美好的事物,人们总想多享受一点,多了解一点世间。除了物质还有亲情、爱情,都是人们值得依恋的东西,这样美好的愿望,不仅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有同样的追求,各国神话里的人物都是人们寄予美好愿望的产物。而在中国漫长的时光长河之中,有一位被人们公认的养生学大家、长寿之神彭祖。
传说中,彭祖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身体十分虚弱,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养生大师,学会了养生之法。不仅如此,有着慈悲之心的彭祖,眼见中原老百姓备受疾病摧残,便将自己的养生之法归纳总结,使之能恩泽四方。
往事若烟云,逝若东流水,更何况彭祖是出生在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他的故事并不能清晰地被人所知。然而,彭祖的形象实在太高大,人们总在不经意间流传着他的故事,其中不乏像孔子、庄子、司马迁这样的先贤,他们无不例外地赞美彭祖。
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一起走近眉山的骄傲——彭祖。
彭铿斟雉
在我国古代,出现过一些开明的部落首领,尧就是其中一位。尧虽然有着崇高的地位,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老百姓一样看待,《韩非子》一书描述了尧的生活状况:他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糙粮饭,喝的是野菜汤,冬披鹿皮御寒,夏以麻片掩体……而他面对自然灾害之时,总是冲在最前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老百姓,始终和老百姓站在一起抵御自然灾害。
传说中,在遥远的古代,社会生产力极低,老百姓正在慢慢摸索着如何建房子,如何圈养牲口,如何在大地上种出五谷杂粮,然而,每当洪水来临,老百姓的一切努力都会随之冲走,所以,抵御洪水成为尧的重要使命之一。
在《孟子·滕文公上》中有这样的描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史记·夏本纪》又说:“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扰。”可见,尧在位之时,天下并不太平,滔滔的洪水,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岳,漫没了丘陵,举目一片水乡泽国!更为严重的是,屈指可数的几片陆地,又是荒草丛生,禽兽逼人,污水满地,瘟疫流行,老百姓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据传,帝尧夙兴夜寐,勤政为民,他带领老百姓日夜奋战在排涝治水的第一线,他长期坐在小舟上,浸泡在洪水中,指挥大家治水,身体变得十分虚弱。然而,大水连年不退,帝尧忧心如焚,他顾不得休息,一直带领老百姓抗击水患。据说一次帝尧巡视水情,来到今日徐州之域,积劳成疾,营养不良,身染沉疴,竟至卧床不起……
帝尧生病后,老百姓十分担心他的身体,一时间全国的老百姓都在为他祈祷,然而,他的病却始终不见好转。正在这时,一个叫篯的人告诉大家,他有办法让帝尧苏醒过来,此时,虽然老百姓们都将信将疑,但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就同意篯为帝尧治病。
篯开始治病了,让老百姓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围着帝尧转,而是一头扎进了深山老林,打了不少野鸡,他挑选了最好的一只野鸡,配以草药,精心地熬制了起来。当器皿中的汤汁不断地翻滚,野鸡渐渐融化,香气也四处蔓延开来,这种香气是中原的老百姓从来没有闻到过的,很多人在不知不觉间口水都流了下来,大家对这美味的食物寄托了太多的愿望,希望帝尧能苏醒过来。
此时的帝尧一连数日滴水未进。在神志迷糊之际,一勺勺味道鲜美的羹汤,如甘露一般滴到帝尧的嘴里。他肠中一热,浑体通泰。尧醒过来了,看到一位中年人模样的男子汉伏在病床前,一手端着汤碗,一手拿着骨匙。这就是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天问》诗句“彭铿斟雉,帝何飨”所描述的情景。
苏醒的帝尧不禁问:这是谁做的什么汤这么鲜美?随从指着床前的年轻男子告诉他,汤名雉羹,就是这位叫篯的人用野鸡肉汁、肉靡加稷糁熬成的。那么篯又是何许人呢?
先贤话彭祖
篯就是后来的彭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卓越的养生学家和令人仰慕的中华大寿星。彭祖不但长寿,而且还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树立了养生长寿的楷模。千百年来,人们都有着一个疑惑,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彭祖在历史中确实存在过,无数的史学家都曾为他着墨立书。只是,彭祖离我们生活的年代太遥远,人们对他的了解几乎都是依靠上古留下来的传说。直到有了文字记载的时候,才有了一些比较明确的说法。但由于政治和战火又将这些记载变成零星散碎,像破碎的珠子散落在各种古籍之中,甚至不乏一些珍贵材料被无情的战火销毁了。
即使是这样,在浩瀚的史籍记载中,仍然留下了不少关于彭祖的资料,甚至许多的先贤也表达了对彭祖的赞美之词。从这些珍贵的史料之中,我们大致能知道彭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孔子的《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在后人的眼里,孔子是一个大人物,上自皇帝,下至平民,无不对他顶礼膜拜,敬重有加。可这样一位伟大人物,也不敢明目张胆地与彭祖相比,而只是私下偷偷地自比彭祖。可见彭祖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可说得上声望齐天。孔子当年看彭祖,正像我们今天看孔子那样,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焉在前,忽焉在后”,形象十分高大呢!
同样,庄子也十分敬重彭祖,称他“乃今以久特闻”。意思是说,彭祖活了八百多岁,以久寿闻名于世,是个长寿老人。他还说,彭祖能导气令和,引体以柔,冷呼而吐故;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悬,类似鸟儿飞空而伸脚。意在说彭祖会引气体导流,身手敏捷,能像熊一样爬树,鸟儿一样灵活。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彭祖自尧时皆举用,未有分职,说明彭祖在帝尧时就受到了重用。司马迁还这样记载:“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彭祖,殷商时期还是朝中大官,侯、伯之位。
除此,汉代的刘向著有《彭祖传》;
晋朝葛洪著有《彭祖传》;
宋朝李昉著有《彭祖答上望问》;
《庄子》《荀子》《列子》《吕氏春秋》等,都讲到彭祖篯铿在养生治气方面的卓越贡献,称赞他洪福齐天,是一颗长寿的明亮之星。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中,考古工作者清理出200多枚竹简,其中有一部古医书《十问》,就记有彭祖关于养生方面的论述。在全国各地民间,也广泛地传诵着彭祖的故事,经过几千年,一直流传到今天。
在古人眼中,彭祖真称得上一位拯民于水火、救人于疾困、道门深似海、声名响似雷的大贤人!尔来四千余载,历史迷雾沉沉。让我们拂拭积年的尘埃,窥视一下彭祖篯铿的辉煌形象吧!(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