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诗书城>特别策划>纪念改革开放40年 文化·讲述者
作家刘小川:从本土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40年,其实不仅是我自己在这期间有了很大的改变,我所在的文学领域都在近几十年间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眉山的文学领域也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作家。现在的眉山文学领域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很多人都在埋头苦干,不断地有年轻作家涌现出来,不仅在眉山有影响力,甚至在全国都有影响,我认为这也是后继有人了。
0
2018-11-27
戏剧家卫能翔:川剧一定会不断发展繁荣  改革开放40年来,川剧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对川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现在,国家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强市战略,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地方独特文化的配合,大形势非常好。
0
2018-11-26
民间艺术家李长青:在创新中传承  改革开放40年来,眉山形成了非常浓厚的雕塑艺术氛围,比如三苏雕像、东坡醉月像、苏辙雕塑等,这些雕塑不仅给了我很好的学习机会,其保留完好的民俗文化,也让我的艺术创作开启了很多思路。此外,党委、政府还大力扶持,给了我展示、献艺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塑这个项目。
0
2018-11-26
民间艺术家陈云华:“竹之魂”的艺术人生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青神竹编艺术走过了低档、中档到高档、精档之路,从简单的竹编变成了艺术品和收藏品,价值上万倍地上升。为了提升青神竹编美誉度,2017年我们组织成立了“一带一路竹艺文化发展联盟”,便于竹编大师们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致力让“青神竹编甲天下”的美誉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
0
2018-11-26
音乐家刘正龙:根深叶茂的眉山音乐  随着改革开放,眉山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在解决了温饱的情况下,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也有了学习音乐的物质基础。1984年,我调入原眉山县文化馆后,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潜心钻研音乐。几年后,我更是到中国音乐学院进修,系统地学习了音乐理论和作曲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0
2018-11-26
市舞蹈家协会主席郑蕊:眉山舞蹈艺术随改革开放飞速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眉山舞蹈由以往的活动内容单一,活动质量低,到如今舞蹈艺术队伍不断壮大,活动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如市舞蹈家协会组织创作反映社会题材的舞蹈《陪我看电视》、小品《假如我是村长》,参加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暨群星奖比赛取得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围绕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创作清音《八唱十九大》歌曲《牵挂》《我和习爷爷种棵树》戏歌《不忘初心》等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组织编排文艺节目,开展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等,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用丰富的艺术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0
2018-11-26
书法家杨江帆:书法于我不可或缺  改革开放40年,也是眉山书法界蓬勃发展的40年。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上,眉山各个文化领域都在快速发展,书法领域在近40年有了较大发展。眉山建区设市20年来,从少数作者发展至现在七十余个省书协会员,十余个国家级会员,老中青梯队结合,骨干队伍越来越壮大。我很高兴眉山的书法队伍能有如此蓬勃的发展。
0
2018-11-26
摄影家朱家枢:用摄影记录改革开放四十年  改革开放40年来,眉山摄影领域可以说是飞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我们摄影家协会的人经常组织一起出去摄影,这样一来便带动了很多人开始摄影,眉山摄影事业形成了一个小高潮。随着摄影水平的提高,眉山摄影界涌现了一大批摄影人才,其中不乏获得国家级、省级摄影奖项的人,由业余的摄影爱好者到专业的摄影爱好者,许多的影像资料得以保存,这一点很重要。
0
2018-11-26
画家袁泉:改革开放伴我成长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们既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 我出生在教师家庭,改革开放号角吹响的时候,还是一个懵懂少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也逐渐成长,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或许也是眉山发展的一个缩影。
0
2018-11-26
摄影家王国荣:越来越“富有”的眉山摄影  多年来,市摄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摄影创作硕果累累,目前,市摄协已发展成为拥有500多名会员的庞大团体,省摄协会员从最初的3人增长到近200人,中国摄协会员从零增加至30多人。在近几届中国摄协举办的国内最高级别的中国摄影艺术展和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中,我市都有作品跻身其中,先后有10余幅作品入选。其他国家级、省级影展、影赛中入选、获奖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0
201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