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来源: 责任编辑:熊莉 2019年06月04 10:34:39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⑥。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⑧。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⑨。
【题解】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时苏轼被贬谪黄州已经三年。这首词是苏轼游览黄冈赤壁矶(又名赤鼻矶)后所作,是体现苏词豪迈风格和壮阔气魄的代表作,被誉为千古绝唱。
【注释】
①赤壁:今湖北省名为赤壁的地方有四五处,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当年周瑜战胜曹军的赤壁是在嘉鱼县东北的长江南岸。本词中的赤壁指的是黄冈城西的赤壁矶。
②大江:长江。风流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
③故垒:古时的营垒。人道是:据人们说是。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少年有为,骁勇善战,二十四岁拜建威中郎将,吴国人都称他周郎。建安十三年(208),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
④穿空:插入天空。雪:比喻雪白的浪花。
⑤一时:一时间,同时。
⑥小乔:周瑜的妻子。相传吴国乔公有两个女儿,人称大乔、小乔,皆国色天香,大乔嫁给吴王孙策,小乔嫁给周瑜。雄姿英发:体貌不凡,神采焕发。
⑦纶(guān)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是当时儒将的便装打扮,体现儒雅风度。强虏:指曹军。一作“樯橹”。
⑧故国:三国时各方交战的故地。神游:在想象中巡游。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华发:白发。
⑨樽:古时的盛酒器具。酹(lèi):以酒洒地祭奠。
【故事】
黄州城西门外有处“赤鼻矶”,赭红色的山石为长江之水拍打着,尤为壮观。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此写下著名的《赤壁》一诗,世人以为此处便是三国时的赤壁战场。苏轼倒有些拿不准,只言:“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并没下定论。
后人考证,三国赤壁古战场应在湖北省蒲圻县(即今赤壁市)。当然,这对于苏轼而言并不重要。“赤壁”只是个引子,将英雄豪气引向波澜壮阔的古战场才是目的。1082年秋冬,苏轼三游赤壁,留下一词二赋,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思想与历史激烈地碰撞,史实倒显得比较次要了。
多少英雄出三国。长江两岸,曹孟德横槊赋诗,周公瑾羽扇纶巾。赤壁一役,天助东吴,大破曹军八十万。时年周瑜33岁,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潇洒豪迈之致。
英雄望英雄。苏轼临江填词,遥想公瑾当年,自叹人生如梦。有学者以此认为苏轼偏于消沉,当属过分解读了。同是以身许国,苏轼更心怀天下苍生。他为此不惜触犯龙颜,几乎命丧乌台。十年贬谪路,他所承受的痛苦非常。但他始终活着,并且不断地超越命运,不断地活向髙处。
《念奴娇•赤壁怀古》被公认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须知“豪放”背后是有充分的理由的。王水照先生写苏轼传,题为“智者在苦难中超越' 这个评价恰如其分。
【赏析】
词的上阕写赤壁的雄奇景色,开头笔触投向滚滚东流的长江,展示了一个宏大的时空背景,聚焦眼前的赤壁之后,浓墨重彩迭出高耸的乱石、拍岸的惊涛、飞卷的雪浪……把读者带回那个战马嘶鸣、炮声震天的古战场,为风流人物的出场做铺垫。“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即从写景过渡到写人。
下阕借缅怀历史英雄抒情感怀。三国时代英雄辈出,而苏轼唯独钦慕儒雅淡定、谈笑破敌的周瑜,重点推出这位年轻将军的英武形象,这与他虽管制在身而报国之心不泯的政治抱负是分不开的。结尾几句,从神游故国跌人现实,不免自笑多情,慨叹感伤,只有邀江月共饮同醉,反映了作者面对命运多舛的苦难人生无可奈何却又壮心不甘的复杂心理。
这首词是苏轼词作中的巅峰之作,全词意境开阔,笔势强劲,语意高妙,堪称古今绝唱,不愧为宋词中的一座历史丰碑。
来源:《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