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乐诗文>不止读书

《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来源: 责任编辑:熊莉 2019年05月24 09:44:48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①。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②。


【题解】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是苏轼徐州抗旱时谢雨路上作的五首《浣溪沙》的第四首,是徐州农村生活和风俗的生动描写。



【注释】


①缲车:缫丝的器械。缲,同缫。牛衣:冬季覆盖牛马之物,用草或乱麻制成,此处喻衣服简陋。


②野人家:当地人家。野人,乡野之人,苏轼用此不贬反褒,其七绝《东坡》中有“市人行尽野人行”之句。



【赏析】


在苏轼徐州组词《浣溪沙》中,这也许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其他几首的内容在这里集中了:当时徐州农村的风光、生产劳动场景、日常生活、民风民俗……语言特别朴实平易,几近口语而又清新脱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上阕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接连推出了三个画面:枣花簌簌地落在衣巾上,这是当地的自然美景,充满诗意;“村南村北响缲车”是热气腾腾的劳动场面;而穿着粗衣在古柳下卖黄瓜则是当地人古朴自然生活的典型写照。上阕整个是一幅当地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完整画面,可以说令人心驰神往。


下阕写行人体乏口渴敲门问茶的事。许是词人亲身经历,也可能是一种虚写,目的只是为了最后一句“敲门试问野人家”,告诉我们,口渴了,哪怕不是本地人,敲门就可以解渴,字里行间传递出本地民风的淳朴。这首《浣溪沙》,完整地写出了太守苏轼眼里徐州农村的美和好。




来源:《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