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 於潜僧绿筠轩
来源: 责任编辑:任枫枫 2019年04月04 16:07:57
於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题解】 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杭州通判任上,诗人巡行属县至於潜城南的寂照寺而作此诗。於潜僧,名孜,字惠觉,居于寂照寺。寺内有绿筠(yún,竹子的青皮,也代指竹子)轩。 【注释】 ① “不可”句:《晋书.王徽之传》说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曾寄 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徽之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② 此君:借指竹。大嚼:大口吃肉。那:哪。扬州鹤:代指髙雅脱 俗,不恋尘世。南朝梁殷芸的《殷芸小说》载:有四个人谈自己的愿望,一人说想当扬州刺史,一人说想发财,一人说想愿骑鹤上升成仙,最后一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他想把前三个人的愿望集于自己一身。苏轼用此典表明,如果对着“此君”(竹)仍然大口吃肉,那么世上哪还有什么高雅之事可言呢。 【赏析】 苏轼一向喜爱竹,不但咏竹,也常画竹,把竹拟为高雅君子。此次来 到清静的寂照寺绿筠轩,见满园翠竹葱茏,颂竹之情,不能自已,遂挥毫写出这千古传诵的诗句。此诗借竹生发,颂风雅高节,贬物欲俗骨。 全诗以议论为主,虽无对竹之形状、颜色的描绘,但其“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痩,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若对此君仍大嚼”这类白话般的语言和散文化的句式,使人不仅能于议论中见风 采,而且其语句活泼隽永、脍炙人口,让人易读易记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苏轼极善借题发挥,联想丰富,能于平凡的题目中别出新意,吐语不凡, 此诗即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