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争日,夏争时~芒种时节,别让自己的地荒了
来源: 责任编辑:熊莉 2019年06月10 14:40:02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是这个忙碌的时节最好的写照。
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芒种”又叫“忙种”,是农事最为繁忙的节气之一。
《时 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梅雨五绝》
【宋】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伊犁记事诗》
【清】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咏廿四节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北固晚眺》
【唐】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芒种,麦子成熟的季节。
田野里开始弥漫新麦的清香,此时,农人们必须抓住短暂的晴好天气,抢收麦粒。
除此之外,还要操心稻秧。俗话说:“芒种芒种,有收有种。”它预示着农人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进入芒种,北方黄淮平原开始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华南地区进入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节,天气潮湿闷热。梅雨微风中,麦地人头攒动,是丰收的喜悦和满足。
芒 种 三 候
一候,螳螂生丨小螳螂此时破壳而出。
二候,鹏始鸣丨伯劳鸟开始鸣叫,其声鹃鹃然。
三候,反舌无声丨反舌鸟停止鸣叫。
芒 种 习 俗
送花神丨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零,民间会在此刻举办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内心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安苗祭丨每到芒种,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家家户户会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各种形状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平平安安。
吴颖露 摄
煮梅酒丨我国南方,每年五六月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人们会在芒种日煮梅酒。早在三国时期就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芒 种 养 生
进入芒种,北方黄淮平原开始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华南地区进入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节,天气潮湿闷热。湿热环境中,人易疲倦、萎靡不振,养生保健重在除湿,以清淡、祛暑湿的食物为主。
建议:吃苦、饮酸、食粥、清补、静心是芒种节令养生的特点。
在饮食方面,宜清淡,注重清补,以清淡祛暑、清热解毒食物为主。利水祛湿:黄豆、绿豆、金针菜、冬瓜等;清热祛暑:西瓜、荷叶、丝瓜、黄瓜、芹菜、苋菜等;清热利湿:茼蒿、茭白、竹笋、荸荠等;健脾利湿:蚕豆、赤豆、青鱼、鲫鱼、鲢鱼、扁鱼等。
芒种节令养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恼和忧郁情绪,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要常洗澡,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要“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另外还要注意补充水分,让机体处于平衡状态,防病于未然。
芒 种 领 悟
古人说:春争日,夏争时。芒种时节,无论收割还是播种都要争分夺秒。
“谷子早种三天好,迟了三天就成草”。时间就是产量,无论干旱还是阴雨,都要马上播种,一旦误了节气,收成就会大减。
所以,芒种时节,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机会。
人生也是如此。
生命的丰厚来自于耕作,芒种挨着高考。高考也是一收一种。人生亦然,所有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身处繁华都市,我们常常为暂时的收获自满,却忘了幸福往往从一颗种子开始。
它在此刻种下,从萌芽到成长,经历风吹雨打,承蒙土地滋养灌溉结果,果子缓慢而坚定着成长。
芒种,忙种,生活,总有一份欢喜,在此刻收获;人生,也总要有一点盼头,要在这一刻种下。
你的忙种开始了吗?别让自己的地荒了。
来源:综合中国新闻网、物道、儒风大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