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看眉山

多彩非遗文化 再现儿时记忆

来源: 责任编辑:任枫枫 2018年09月11 15:50:39

   

太极拳表演.JPG

                          太极拳表演

   古琴、变脸、面人、评书、太极……非遗大概就是灿如星辰的传统文化版图上延续不绝的惊艳之谜、灵动之力。它从历史纵深处走来,又往未来辽阔处迈去;它是眉山这片骨血里的山水,亦是万千东坡人儿时的记忆。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眉山市东坡区成功举办了主题为“非遗传承 鉴往知来”的东坡非遗节,通过活动以现场表演、传承人讲解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市民儿时文化记忆重现,融入了寓教于乐的东坡非遗“课堂”。

眉山面塑吸引了市民观看.JPG

                          过往市民带着孩子观看眉山面塑作品

活动现场市民点赞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记忆,而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老一辈的表演真的很精彩,都是我小时候满满的回忆。”市民张进说道,“人到中年了,很多传统的表演更多都是在电视上看,像今天在现场看还是头一回,的确表演得好。”在东坡非遗节活动当天,变脸吐火、古筝书法展演、传统技艺展示、文化遗产图片展览等精彩上演。

2岁的小朋友汪思涵最喜欢眉州面人,家长抱着她,她就目不转睛的盯着看,被传统的捏面人手艺深深吸引。“眉山街上卖面人、糖画这些的都少了,都是我小时候满满的回忆。尤其是这个面人,小时候我为了买个面人,我都能偷偷攒好久的钱。现在的小朋友好多都不认识,通过今天带自家娃娃来看,还是希望她多看看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多感受文化的氛围,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市民王建如是说。

   不仅如此,除了活动现场的表演,还有传统手工制作的芝麻糕、龙眼酥、东坡饼子、剪纸、糖画等都以设摊的方式进行展示,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观看、参与,近距离体验非遗。

古筝表演.JPG

                          古筝表演。

非遗传承任重道远

   看得见的器物、看不见的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活色生香的非遗里,在五彩斑斓的非遗间,这些中华智慧与中华才思的杰作,将人心凝聚在一起,将民情共振在一处,亘古流传,滋润大地。而刘氏匾联木刻就是东坡众多非遗的结晶之一。

刘氏匾联木刻技艺兴起于清代光绪年间,发展至今,已逾百年。当时,眉州木刻师刘天缘,经过数年的经验积累,掌握精湛的木刻技艺,继而远近闻名,被亲切地称为“刘一刀”。刘天缘将毕生技艺传授给儿子刘凌辉,儿子又传给孙子刘茂林。如今,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茂林作为刘氏匾联木刻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他已有50余年的匾联木刻经验。作为一个地道的眉山人,多年来,他致力于用精湛的木刻技艺,传播东坡诗书文化。“手艺是一种印记,更是家族的传承,我只是想将这份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刘氏匾联木刻,了解我们东坡的文化。”

   东坡区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还有“谢氏正骨疗法”技艺的传承人谢晓龙、王海亮,“东坡园龙眼酥”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兰涌、“钦斋泥塑”技艺的传承人李永贵、李长青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源于生活,扎根百姓,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谢晓龙认为,让非遗文化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播,把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生活和现代价值的内容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为我们的精神“活水”和文化滋养,是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

川剧变脸表演.JPG

                         川剧变脸表演

文化保护需要不懈努力

   作为沟通历史和未来的“文化超链接”,读懂非遗之美,方能传承文化之根。东坡区凭借着自身非遗项目丰富、资源众多,为了更好的传承保护非遗项目,让非遗项目“活”起来,近年来,东坡区不断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挖掘整理了一批有价值的保护项目,通过录像、录音、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真实、系统、全面记录,并将数据信息保存起来,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责任,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这是我们第一次把非遗的课堂搬到城市综合体中,充分展示东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东坡非遗文化,喜爱东坡非遗文化,让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广泛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来,让我们眉山本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东坡区文广旅新局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全区“非遗”项目名录共43项。其中,列入省级保护名录3项,分别是:“东坡肘子制作技艺”、“苏东坡酒酿造技艺”、“裕泰乾马氏芝麻糕制作技艺”,市级 18项,区级22项。同时,初步建立传承人制度。目前,拥有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分别是:“苏东坡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人王伟和“裕泰乾马氏芝麻糕制作技艺”的马自生,市级传承人20名。

此外,钦斋泥塑、杨氏根雕、刘氏匾联木刻等非遗项目作为东坡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成都国际非遗节、第三届法国国际艺术双年展等各类重大活动中崭露头角,成为传播东坡区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见习记者 蹇玮杰 文/图